首页 >> 综合新闻 >> 正文
【重实践 建新功】青蓝论坛第十四期 基于生物成像技术探究纳米银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及其机制
发布时间:2023年05月13日 点击数:

5月12日下午,第十四期青蓝论坛在金泉楼一楼咖啡厅举办。本期论坛邀请了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环境学院颜能教授作为主讲嘉宾,报告题目为《基于生物成像技术可视化探究纳米银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及其机制》,学院20余名师生参与了本次论坛。谢敏伟副教授主持本次论坛。



颜能首先阐述了纳米银(AgNPs)材料的基本概念、性质和应用,以及它们对环境和健康的潜在风险。他指出,AgNPs是全球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人工纳米材料之一,广泛应用于医药、消毒、电子、纺织等领域。其广泛应用可能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,因此需要对其环境行为及生态风险进行系统性研究。



颜能表示,运用可视化技术直接观测AgNPs在生物体内的形态和分布是准确评价其生态风险的有力手段。而常用的荧光物质在生物体内会发生荧光聚集淬灭效应,因此难以获得可靠的荧光信号。为了克服这一难题,颜能教授基于聚集诱导发光(aggregation-induced emission,AIE)技术原理,设计新型的荧光指示材料,结合特定的定量和毒性评估方法,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工作。




报告结束后,现场师生与颜能教授就聚集诱导发光(AIE技术)原理,常用荧光材料的稳定性弊端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。


人物名片:

颜能,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环境学院教授,湖北省高层次人才。于2017-2020年在香港科技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,2020-2022年在香港城市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。主要从事环境化学、环境毒理学、纳米毒理学、细胞生物学以及生物成像等相关研究工作。近年来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发表相关SCI论文20余篇(第一/通讯作者17篇),其中包括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& TechnologyACS Nano等环境领域顶级期刊的论文6篇,累计被Nature Nanotechnology,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, ACS Nano, Environmental Science & Technology等杂志引用400余次, 参与申请美国专利2项(授权1项),国家发明专利3项 (授权2项)。


图/郑陈娟、刘衍君

文/安旭鹏

责任编辑/谢敏伟


Top